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4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1142篇
航空   4109篇
航天技术   988篇
综合类   723篇
航天   10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袁坚锋  尼早  陈保兴 《航空学报》2014,35(4):1026-1033
为扩充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设计手段,基于Levy形式级数和有限差分法,提出了面内纯弯曲载荷作用下两边简支两边固支(SSCC)复合材料层合板临界屈曲载荷的数值解法。首先,应用有限差分法将挠度函数进行离散化处理;然后利用边界条件扩充方程组,最后将临界屈曲载荷的求解转化为广义特征值问题。通过数值算例分别在各向同性板和复合材料层合板上验证了本文方法,并与有限元方法(FEM)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屈曲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2.
7085铝合金残余应力及加工变形的数值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吟飞  张峥  李亮  何宁  赵威 《航空学报》2014,35(2):574-581
毛坯残余应力的测量以及零件的加工变形分析是航空整体结构件数控加工工艺研究的难题。应用MSC.Marc软件对某型飞机主起支撑接头的7085铝合金锻件毛坯的淬火-压缩工艺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毛坯残余应力分布趋势;应用X射线衍射法与钻孔法测量了毛坯表层残余应力分布,提出了基于系数修正法的毛坯残余应力分析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LSM)拟合仿真值与试验值以获得应力修正系数,并对毛坯残余应力分布的仿真结果进行修正,获得了实际毛坯的残余应力分布;由此进行了主起支撑接头缩比零件加工变形仿真与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085铝合金块状毛坯残余应力数值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的趋势吻合,为应力修正提供了物理基础;相对于未修正的应力分布,基于修正后的应力分布仿真获得的变形结果精度提高了50%;7085-T7452铝合金的毛坯残余应力是导致主起支撑接头加工变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高丽敏  姜衡  葛宁  杨冠华  陈顺 《航空学报》2021,42(3):124120-124120
压力敏感涂料测量技术在内外流表面压力测量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涂料光谱特性及"传感器"特性的研究对于分析喷涂固化中环境差异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程度、检验拟用涂料配方特定试验的适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以一种在研的磷光压力敏感涂料为对象,基于自主研发的静态校准系统对发光寿命随压力与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拟合分析发现所用涂料的温度适用范围在30~60℃之间,且可进行温度敏感度修正;基于自主研发的高频动态压力光学校准系统对涂料在不同压力脉动频率下的涂料发光寿命峰峰值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确定所用涂料基于发光寿命的截止频率上限为0.94 kHz。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涂料特性静动态校准组合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压力敏感涂料配方的研发及其应用拓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4.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5):27-38
Studies show that different geometries of a Variable Cycle Engine (VCE) can be adjusted during the transient stage of the engine 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engine performance. However, this improvement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ontrol schedule. In order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the Transient-state Reverse Method (TRM) is established in the present study based on the Steady-state Reverse Method (SRM) and the Virtual Power Extraction Method (VPEM). The state factors in the component-based engine performance models are replaced by variable geometry parameters to establish the TRM for a double bypass VCE. Obtain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mponent-based model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the accuracy and the convergence rate. The TRM is then employed to optimize the control schedule of a VC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and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model.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new-model-optimized control schedules reduce the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time by 45% and 54%,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surge margin of compressors, fuel–air ratio and the turbine inlet temperature maintained are within the acceptable criteri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TRM is a powerful method to design the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ontrol schedule of the VCE.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4):493-507
Helicopter plays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MSAR), and it will perform MSAR mission based on response plans when an accident occurs. Thus the rationality of response plan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MSAR mission to a large extent. However, with the impact of many uncertainty factors, i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response plans comprehensively before performing them.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helicopter MSAR response plan named UMA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reveal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uncertainty factors based on Multi-Agent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mission flow based on Discrete Event System (DEVS) method. Furthermore,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indicators of response plan are extra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Meanwhile, the Monte Carlo method is adapted to calculate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robustness of response plan comprehensive result. Finally,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it is discussed and verified by an application example of evaluating multiple response plans to the same MSAR scenari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uncertainty more systematically and optimize response plans more comprehensively.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模拟月壤复杂的外形特征以及多相非均质的微观结构,提出了一种计算模拟月壤颗粒吸收及散射特性的球叠加模型。根据模拟月壤颗粒的形状指数和分形特征识别结果,归纳了4种主要的模拟月壤颗粒类型,并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跟踪法研究了这4种颗粒在单色平行光照射下的吸收及散射特性。与已有的非球形颗粒辐射特性的算法比较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准确性。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颗粒尺度参数及光学常数对其自身辐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改变平行光照下的光线入射角度,分析了非球形颗粒的朝向对其自身辐射特性的影响。由计算结果推断,该模型不仅可以应用于计算模拟月壤颗粒的辐射特性,还可以满足其他适用于几何光学近似的非球形粒子。  相似文献   
997.
李征鸿  王亚盟  刘静  佟晓龙  赵营 《航空学报》2021,42(8):525818-525818
为获得输油过程中燃油流通能力及弹射起飞激励下的晃动特征,通过采用有限点集法对多隔舱油箱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有限点集法可以清晰捕获燃油流动和晃动的自由液面特征。油箱载油量影响晃动的程度,油量减少则液面变化剧烈,重心发生大范围移动。隔舱框板的开孔面积是影响流通能力的重要因素,当其在±10%范围内变化时,流动阻力及能量耗散差异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框板开孔与晃动抑制之间的内在机理,为多隔舱框板的工程设计和流体晃动阻尼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童自翔  李明佳  李冬 《航空学报》2021,42(9):625729-625729
复合材料高温传热特性的准确预测对飞行器热防护结构的设计有重要意义,相关模型也是国家数值风洞工程中多相多介质计算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周期性结构复合材料的高温传热问题,利用多尺度渐进分析方法,对包含导热方程和辐射传输方程的导热-辐射耦合传热模型开展了研究。建立了表征单元尺度模型及宏观平均导热-辐射耦合传热模型,获得了材料宏观等效导热系数与表征单元模型间的关系,发现宏观等效辐射吸收和散射等系数可通过表征单元内的体积平均求取。结合有限容积方法与格子Boltzmann方法,建立了复合材料导热-辐射耦合传热多尺度数值模型。采用二维常物性材料传热过程的模拟验证了多尺度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尺度模型能够对温度场给出准确高效的计算结果。该方法有助于为复合材料传热特性的预测提供数值手段。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以运输机为平台的内装式空射运载火箭重力出舱载机?火箭两体动力学.根据火箭受力条件和相对运动自由度,将其出舱运动顺次分为5个阶段.给出了各阶段过渡的力学条件,基于牛顿?欧拉法分别建立了前4个阶段的机?箭两体动力学模型.定义了火箭出舱过程可能发生危险的多种异常情况,给出了发生异常的力学或几何条件.然后对火箭出舱全程作...  相似文献   
1000.
为实现对航天器热平衡试验平衡温度的预测,建立了热平衡温度预测的方程式,对影响预测结果的各参数进行了分析。首先,由节点网络法推导出平衡温度表达式,介绍了其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求解过程,建立了平衡温度的迭代方程;其次,结合大量的试验数据,对影响迭代结果的3个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最终确定了各因素的合理取值范围;最后,利用温度预测程序对某空间相机热平衡试验中低温工况的平衡温度进行了预测,并与试验结束后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预测温度与试验数据的误差为±1℃(在3%之内),满足精度要求,对热平衡温度准确的预测有效的缩短了试验时间,节省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